杨瀚森夏联第二场:抱着一颗平常心才是最大的支持!
今天的比赛明显比昨天难度大多了。
距离杨瀚森夏季联赛首秀惊艳众人仅仅过去24小时,背靠背的疲惫如影随形。当终场哨响,记分牌定格在开拓者86-96灰熊,数据栏上的10分5篮板3助攻1盖帽背后,那刺眼的5次失误和几个关键篮板的丢失,无声诉说着这位年轻中锋在NBA强度下的第一道坎。
体能,成了横亘在他面前最现实的沟壑。
“感觉不到自己的腿了”——这坦诚的赛后感受,远比任何技术统计更能说明问题。首节便显疲态,脚步如同灌铅。
于是末节,我们看到他卡位时的迟缓,看到他对弹框落点判断的滞后,看到那个本该稳稳收下的后场篮板,被对手后卫从身后拨走。一次折射弹框的诡异轨迹,更像是体能告急下专注力散失的注脚。
青岛随队记者杜金城的观察一针见血:瀚森两场夏联暴露的核心痛点,正是篮板保护。当双腿沉重如斯,再精妙的卡位预判也难敌对手弹簧般的弹速和搏命般的冲抢欲望。
体能红灯的闪烁,瞬间放大了他在高强度对抗中的挣扎。
5次失误,数次在低位要位后遭遇“撤凳子”踉跄丢球;面对灰熊小阵容快如闪电的攻防转换,他的回追显得力不从心;那些卡住了位置却因起跳高度不足而丢掉的篮板,更是体能透支后身体机能下滑的残酷写照。
“打打歇歇时想着改进,但再上场还是力不从心”,这无奈的低语,道尽了身体被榨干时,意识与执行力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夏联的赛场生态本身也非温室——一群为NBA合同搏命的球员,进攻端倾尽全力,防守端却时常千疮百孔。当杨瀚森在篮下陷入以一敌多的困局,体能储备的短板便被无情地置于放大镜下审视。
闪光点当然存在,否则便失去了讨论的意义。灰熊显然研究了他的首秀录像,针对性切断他的传球线路,逼他个人终结。逆境中,杨瀚森给出了强硬的回应:第二节接球下顺后的单臂隔扣石破天惊,第四节冲抢前场板的补扣提振士气。
更可贵的是他从首战6犯毕业到本场仅3犯的快速调整学习能力。当他在场时,开拓者攻防运转有序,+5的正负值高居全队第二。而末节他被换下后球队迅速崩盘的场景,恰印证了他对体系运转的关键作用。
正因如此,此刻最不需要的,就是过度的吹捧或苛责。夏季联赛的本质是什么?是新秀的试验场,是试错的温床,是暴露问题、感受差距、适应强度的残酷课堂。
杨瀚森在体能和篮板保护上暴露的不足,正是这堂必修课中最真实、也最宝贵的章节。它清晰地标注了这位年轻人从CBA到NBA之间那条需要奋力泅渡的河流。要求一个初登此舞台的20岁中锋立刻完美无瑕,无异于揠苗助长。
成长从非坦途,它伴随着肌肉的酸痛、沉重的呼吸和无数次篮下失位的懊恼。杨瀚森的夏联征程,体能告急与篮板失守的警钟已然敲响。
点这关注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