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妖?北京国安进入换帅节奏,5年换5个教练,仍没搞清自身定位_塞蒂恩_主帅_青岛中能
苏格拉底的那句“认识你自己”,穿越千年的回声在如今的足球场上依然刺耳而清晰——焦虑、无谓的折腾,以及决策失误,往往源于对自我定位的模糊。青岛中能在历史一本正经的镜子里给出警示,北京国安若不清醒,很可能就会被同一个难题絮絮叨叨地缠上。
这道题的背景并不新鲜:青岛中能在2013赛季曾一度因主帅张外龙的带队而“异军突起”,一时高居积分榜前列。因管理层在高光时刻自以为球队具备冲击亚冠的实力,便在赛季中段解除了当时的功勋教头,没想到结局却是球队走向降级的极端。这样的结局,早已成为中超历史上一则极具警示性的案例。
而当下,北京国安在主场与天津津门虎的2-2战平后,仿佛再次被拽回到那条熟悉的循环里:舆论呼声四起,要求塞蒂恩下课的声音还未散尽,赛后诸多媒体与评论员不约而同用直接或隐含的方式,提醒俱乐部应当考虑解雇这位西班牙教头,甚至有声音说换帅程序已悄然启动。若以往的经验来推断,言风一至,主帅的处境往往已变得岌岌可危。
自2021年初热内西奥离任以来,国安的帅位就像被连环快递寄来寄去——五位面孔相继登场:比利奇、谢峰、门佐、苏亚雷斯,直至如今的塞蒂恩。如此频繁的更迭,始终没能把球队带向那个理想的掌舵者位置。这已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: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,才能与国安真正“合拍”?
这并非戏言。国安近年尝试的主帅风格可谓应有尽有:有儒雅如玉的温和派,也有工作狂式的拼命者,还有铁腕治军的强人;战术理念方面,传控流、压迫高强的抢断流,以及快速反击的路数,几乎覆盖了现代足球的主流样貌。可无论走哪种风格,在工体的夜色里,成例往往以黯然收场收尾。这种持续的“错位”现象,本身就构成一个值得深思的谜题。若塞蒂恩这次也难以避开下课的命运,这道谜题无疑会变得更加沉重与复杂。
情节的戏剧性在于,塞蒂恩的遭遇带着一点福祸相依的色彩。赛季初,外界对国安的夺冠前景信心不足,不论是阵容深度,还是俱乐部财务状况,似乎都难以与上海申花、海港等对手抗衡。然而塞蒂恩却带队一路磕绊向前,竟意外登上联赛半程积分榜的高位,赞誉与雄心瞬间被重新点燃。只是最近的两场连败,立刻把矛头指向了主帅,换帅之声再度响起。在国安当前的综合实力面前,稳定拿下前四席位,难道不是更现实也更值得追求的目标吗?
国安此刻的处境,恰像一个历史的回声,提醒着人们要谨慎对待“冲刺幻觉”。在中超的历史长河里,青岛中能的旧痛并非遥不可及的故事。若不能清晰界定球队的定位、目标与边界,任何一次高光都可能只是短暂的错觉,最终回落成时间的空谈。青岛的教训如影随形,北京国安也正在用现实来回答苏格拉底的古老问题:究竟国安要成为什么样的球队?唯有自我认识清晰,方能在风浪里站稳脚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