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创3大奇迹!多项数据对比,杨瀚森追赶目标非约基奇,而是申京_cm_1_CBA
杨瀚森:冉冉升起的新星,他的上限与下限究竟在哪?
216公分的中国内线杨瀚森,带着无限的可能与期待,以首轮16顺位的高姿态登陆NBA,加盟波特兰开拓者。从选秀夜的惊喜,到夏季联赛迅速适应并展现出的领袖气质,再到季前赛第三节短短两分钟内狂砍10分的惊艳表现,杨瀚森不断地突破着人们的预期,接连创造奇迹。那么,这位年轻中锋的未来究竟会达到怎样的高度?他的上限与下限又分别指向何方?
波特兰开拓者队无疑是当下最兴奋的球队,球队官网在第一时间便连续发布了8条关于杨瀚森的动态,而随队记者更是激动地用“MVP”来形容这位新秀。国内外球迷们也被杨瀚森所展现出的潜力所震撼:一个身高216公分的大个子,不仅能持球突破,还能娴熟地运用背转身技巧,甚至连续命中三分球。那么,我们不妨深入剖析,探寻杨瀚森未来可能的发展轨迹。
接下来,我们将通过多维度的对比分析,试图勾勒出杨瀚森在NBA的潜在画像。
静态天赋:更接近申京的身材模型
在考察杨瀚森的潜力时,对比其他内线球员的身材数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杨瀚森(开拓者):身高216cm,体重113kg,臂展221cm
约基奇(掘金):身高211cm,体重129kg,臂展221cm
申京(火箭):身高211cm,体重110kg,臂展215cm
小萨博尼斯(国王):身高208cm,体重108kg,臂展210cm
从数据上看,杨瀚森的臂展比身高多出5公分,这在黄种人中实属难得。虽然他和约基奇拥有相似的臂展,但约基奇那令人惊叹的身体控制力和力量(130公斤的体重却拥有后卫般的灵活性)是杨瀚森暂时无法比拟的。综合来看,杨瀚森的身材模型与火箭队的申京更为接近。
动态天赋:与申京旗鼓相当
除了静态天赋,动态天赋同样是评估球员潜力的重要指标。
杨瀚森:原地垂直弹跳66cm,助跑弹跳76cm,折返跑3秒,3/4场冲刺3.38秒,禁区敏捷性测试11.79秒
约基奇:原地垂直弹跳57cm,助跑弹跳73cm,3/4场冲刺5.3秒
申京:原地垂直弹跳68cm,助跑弹跳78cm,其他数据不详
萨博尼斯:助跑弹跳86cm,其他数据不详
在上述几项动态天赋测试中,萨博尼斯的爆发力最佳,约基奇相对逊色,而杨瀚森与申京则处于同一水平线。
技术特点:申京是更现实的追赶目标
进攻端,约基奇、申京、萨博尼斯和杨瀚森都具备技术全面、手段丰富的特点。他们都能突破,擅长中距离投篮,并拥有低位背打技术。毋庸置疑,约基奇在各项技术环节都臻于完美,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上赛季高达41.7%的三分球命中率。相比之下,萨博尼斯和申京在三分球方面存在明显短板,而这恰恰是杨瀚森最具潜力的提升空间。尽管如此,约基奇依旧是独一档的存在,难以复制。
防守端,有球迷在开拓者与国王的季前赛后兴奋地称杨瀚森为“约基奇Plus版”。虽然这种说法略显夸张,但也间接反映出杨瀚森在防守端的巨大潜力。即使他的动态天赋并不算顶级,但他依然能在比赛中送出盖帽。与约基奇和申京相比,杨瀚森的防守潜力或许更胜一筹。
组织方面,将这四位球员联系在一起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都是策应型中锋。在当今NBA,缺乏策应能力的大个子很难立足。这几位球员都拥有出色的篮球智商,在组织串联方面都具备相当水准。
综合来看,约基奇是一位场均能贡献接近30分和10次助攻的全能球员,难以企及。而杨瀚森更现实的追赶目标,是申京。
新秀赛季数据对比:下限也是小萨博尼斯
约基奇:场均10分,7篮板,2.4助攻,0.6盖帽
申京:场均9.6分,5.4篮板,2.6助攻,0.9盖帽
萨博尼斯:场均5.9分,3.6篮板,1助攻,0.4盖帽
目前,杨瀚森尚未开始他的NBA常规赛征程,仅参加了季前赛。在前两场季前赛中,他分别得到4分4篮板和16分4篮板3助攻。这两场比赛,杨瀚森都受到了犯规困扰。如果他能有效控制犯规,并保持目前的竞技状态,那么他有希望在新秀赛季拿到场均10分、5篮板和1盖帽的数据,至少不会逊色于萨博尼斯。
策应型中锋的崛起:杨瀚森的立足之本
为什么将杨瀚森与上述几位球员进行对比?原因在于,抛开最终成就,这类技术型内线更容易在当今NBA生存和发展。相反,传统的美国肌肉型中锋却面临着生存困境。如今的NBA不再鼓励过多的身体对抗,这使得身体素质劲爆的中锋优势不再。取而代之的是手感、技术和战术意识的比拼,这也是近年来白人内线在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。
既然类似的球员都能在NBA取得成功,那么杨瀚森没有理由不能。只要他拥有柔和的手感,具备传球能力,就能在NBA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结论:追赶申京,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
综上所述,约基奇的独特性难以复制,因此将杨瀚森的追赶目标锁定为申京更为现实。无论从静态天赋、动态天赋还是技术特点来看,杨瀚森都有潜力成长为一名像申京一样优秀的球员。
杨瀚森,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内线,能否在NBA的舞台上持续创造奇迹,让我们拭目以待!
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