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海港强挖茹子楠?豪门“囤后卫”乱象,本土好苗子为何只剩抢_中超_联赛_球员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1-18 02:10:58阅读次数:0

中超收官阶段,本应专注于争冠与保级的舆论场,却被一条转会消息瞬间引爆。上海海港与北京国安同时盯上梅州客家23岁后卫茹子楠。一个刚在中超踢满完整赛季的年轻后卫,却能引来两大豪门抢人,乍看是实力认可,细想却暴露出中超本土后卫的匮乏与培养体系的严重塌陷。茹子楠能成为热门,不是因为他有多强,而是因为中超“能用的年轻后卫”已经稀缺到荒诞的程度。

图片

海港的情况尤其典型。球队本赛季整体表现强势,后防线并不是最薄弱的环节,但高层依旧倾向“有好苗子就先买来再说”。只要市场出现具备潜力、符合年龄结构、能即刻注册的球员,他们必然提前出手。国安也处在类似逻辑当中,一旦主力后卫年龄偏大,梯队短期无法补位,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变成了:抢年轻人、囤潜力股。

图片

但豪门的“提前下口”未必是对中国足球的好事。首先,中下游球队本就缺少有培养价值的本土球员,一旦被豪门挖走,球队竞争力进一步下滑,联赛整体差距继续拉大。其次,年轻球员去了豪门,未必能获得稳定出场时间,最终可能在一线队“坐穿板凳”,浪费黄金年龄。过去十年里,无数本土新人被豪门买走后逐渐消失,正是最扎心的例子。

图片

更深层的问题是,中超本土后卫的断层并非偶然,而是长期结构性问题的结果。青训体系缺乏针对性培养,教练对年轻后卫缺乏信心,预备队联赛强度不足,使得左后卫、右后卫、中卫等关键位置几乎没有可持续的天才供应链。于是,一旦联赛出现一个勉强能用的新人,各队立刻蜂拥而上,“抢”成为主要策略,而不是“培养”或“规划”。

图片

茹子楠值得关注,但更值得警惕的是:中超再次进入“抢人时代”,却仍没有进入“造人时代”。豪门囤积本土后卫,或许能短期解决自身需求,却进一步压缩了年轻人的成长空间,也让中超的正常生态更加畸形。本土后卫稀缺并不是天灾,而是联赛多年积累的恶果。如果这种恶性循环不被打破,未来还会有更多茹子楠成为豪门竞逐的对象,但真正能成长为国字号栋梁的,却只会越来越少。

(罗掌柜)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