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超新财规下,狼队为何可能承受最重压力_阵容_成本_比率
英超投票通过以“阵容成本比”取代旧的盈利与可持续规则,从下赛季生效。狼队投了赞成票,但现实很快会让他们发现,这回没太多回旋。新规把转会费摊销、薪资以及主教练雇佣都算进“阵容成本”,并且将可支配额度与俱乐部足球相关收入挂钩在85%的上限,简单直白却更“贴身”。说实话,这种算法对营收体量不算大的中游队,不太友好。
不同于旧规把俱乐部整体财务都放在一张表里,新的比率只盯着“队伍的那部分”。这意味着,复星若在球场或训练设施上花钱,理论上不再挤占引援空间。对管理层是好消息,可对一线队补强的约束,并没有因此变松。
为什么说狼队可能受冲击更大?记者本·雅各布斯提过,一批中游或上游的队,已经跑在那个比例的高位区间;《竞技者》也提到狼队大概处在约81%附近。具体比例我不敢拍板,但媒体报道给到的区间差不多就是这样,我先按它算。加上今年夏天俱乐部完成了净盈利,却依然离上限不远,这个矛盾很扎眼。
![]()
还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:主教练也算成本。频繁换帅,会把那条比率再往上推一点点。对一个需要边走边调试的团队,这就尴尬了,想动刀得先算账,动作难免变慢。
当然,联赛也给了缓冲。规则允许在“绿色阈值”之上有一个多年的超出空间,幅度大致是30%。听起来不至于立刻被锁死,但这只是拖时间的安排,用得太快,后面的窗口就更难受。
我跑英超这些年,深知中等体量俱乐部的老办法:精挑两三笔有转售潜力的引援,配合青训提拔,靠一次合适的出售来腾挪工资结构。富勒姆、伯恩茅斯这类队也会这么做,狼队也熟。可在阵容成本比的约束下,所有结构性的开支都会被盯得更紧,连贯两窗的大动作,基本不敢想。
复星曾在2019年提出过莫利纽扩建蓝图,工程一直没开。以新规的口径看,继续推进不会影响引援额度,这确实是窗口期。问题在于,过去几个转会期俱乐部在市场上更谨慎,球迷对“现在就投资”的期待,被一次次消磨。我个人的看法呢,若真想让阵容不被比率掣肘,先把商业与比赛日收入做实,再同步优化工资曲线,比单靠出售更稳。
所以,狼队明明投了赞成票,却很可能成为受限制更深的一支。不是灾难,但会逼着他们做更克制的选择:更重视自由转会,合同比例更精细,出售时点更前置。这活儿不轻松,可也没太多别的路;要么主动规划,要么被规则牵着走,区别只在主动权握在谁手里。